【大紀元2014年0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最近,新興市場出現持續的資金外流現象,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部主管則認為這些都不用擔心,真正的風險來自中國。
投資公司主管:中國是風險的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1月30日報導,新興市場債務市場出現了連續17週的資金外流,股票市場則出現了1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連續13週的資金外流。
而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新興市場部主管、《一炮走紅的國家》(Breakout Nations)作者魯吉•夏爾馬(Ruchir Sharma)表示:「中國是最大的風險因素。」
目前,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風險的擔心,已經從經濟放緩轉向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崩潰可能導致的效應。摩根大通(JPMorgan)經濟學家在該行最新發佈的《全球數據觀察》(Global Data Watch)中表示:「由於流動性狀況緊張,不斷攀昇的銀行間拆借利率持續推高借貸成本。這種狀況有可能與增長放緩共同作用,放大金融壓力。」
中共政府遏制信貸過快增長的企圖,對國有的銀行也產生了緊縮的影響,其流動性承受了巨大壓力。為具備申請新貸款的資格,那些借款人不得不及時清償現有貸款。許多借款人不得不求助於影子銀行,借錢償付債務,以獲得更多低利率的官方貸款。如果監管機構真正下重拳打擊影子銀行,可能會引發廣泛的恐慌情緒。
中國債務陰雲是2014年新興市場的最大危機
魯吉•夏爾馬1月29日還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2014年新興市場的最大危機將是中國的債務陰雲。
夏爾馬寫道,最近,有研究發現了一個叫做「信貸擴張差額」(credit gap)的現象,也就是最近五年私有部門信貸占經濟產值比例的增長值,是預示一場金融危機迫在眼前的最可靠信號。在中國,自2008年以來這一數字足足擴大了71個百分點,導致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上升至230%。
按照「信貸擴張差額」現象看,如此規模的信貸繁榮不太可能平穩收場。回顧過去50年最極端(排在前0.5%之列)的信貸繁榮例子,可以找到33起,其中最低的信貸擴張差額為42個百分點。其中有22個國家在隨後五年裡遭遇了信貸危機,所有國家都出現了經濟放緩。目前還沒有二者同時倖免的例子,即使沒有爆發危機,經濟也大幅放緩。泰國、馬來西亞、智利、津巴布韋和拉脫維亞的信貸擴張差額曾超過60個百分點,這些信貸瘋狂擴張的國家全都以嚴重信貸危機收場。
預測信貸危機的關鍵不是看債務規模,而是看債務增長速度,因為在信貸快速增長期間,越來越多的貸款會被投入缺乏效益的項目。這正是中國的現狀。5年前,在中國只需要1美元的債務就能獲得1美元的經濟增長。而到2013年,要實現1美元的增長,卻需要近4美元的債務,並且現在有三分之一的新債被用於償付舊債。
在中國之前出現的那33個最極端信貸狂歡的湮滅表明,中國正面臨重大風險,至少是經濟有可能顯著放緩。
(責任編輯:劉曉真)
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向朋友推薦大紀元,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網址: http://epochtimes.com/b5/14/1/31/n4072784.htm英媒-中國是2014年最大的風險因素.html 美東時間: 2014-01-31 04:46:13 AM
【萬年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