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來想寫給女兒的信,林義雄最真摯的家書──
三十年前,林義雄在景美獄中,計畫把自己對人生相關事物的看法,透過書信的方式告訴女兒奐均。寫了二十多封後,因為提早出獄而中止。三年多前,林義雄發心接續當時中斷的計畫,如今終於完成了心願。本書就是由這三年來所寫的信編輯而成。
有著豐富的學識和歷練的林義雄,經過歲月的洗禮,能以更中庸沉穩的態度,告訴女兒人生中會遇到的各式問題。這是林義雄一生思考的精華,也是最想告訴心愛女兒的傳家寶典,希望她的人生旅途,能因而受益順遂。
個人──欲求無盡的生物
奐均:
人很自然地想要吃東西,兩天沒東西吃,就會餓得發慌,那種難受的情況,不是我們平常吃得飽的人能想像的,這時候搶劫掠奪都可能做得出來。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所描寫的就是一個偷了麵包的人,此後所經歷的坎坷人生,過程很動人,結局也很圓滿。不過絕大多數因為飢餓而偷竊的人,卻大多沒有雨果小說中的主角那麼幸運,其中因此而潦倒終生的大有人在。可是為了免於飢餓而犯罪的人,仍然時有所見,尤其在貧窮的地方,它更是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見能吃得飽對於人是多麼重要的事。
人到了青春期,生理發育逐漸成熟就自然而然會有和異性交合的衝動或欲求,而兩性交合所獲得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滿足,是人生樂事之一。所以除了少數另有目標的禁欲者外,常人大多不會刻意去棄絕這樣的衝動。雖然這項欲求不像食欲那樣非滿足不可,人也常因主觀的決定和客觀環境的限制而控制了它,但它仍然處處主宰著人的行為。人類的活動也往往有心或無意地和這項欲求的滿足有關,強暴擄掠甚至戰爭等罪行,都有可能是由這項衝動所引起。
自古以來,氏族間的械鬥、民族間的衝突、國與國間的戰爭,大多就是為了爭奪生存空間,換句話說,就是為了滿足目前食的需要並確保未來免於飢餓之苦。至於為色而引起的戰爭,大概以荷馬所描述的特洛伊之戰最有名(據說斯巴達王 Menelaus 之妻 Helen,是希臘最美麗的女人,與特洛伊王子 Paris 相戀而隨之私奔回特洛伊,因而引起希臘聯軍的攻打,歷時十年,最後以木馬藏兵屠特洛伊城而結束)。雖然這事經過詩人的美化而未能盡信,但看到古時候每次戰爭的戰勝者,只殺戰敗一方的男人,至於女人只是擄掠為奴而不殺死,就知道戰爭跟人的色欲不會毫無關係。
食和色可以說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是難以根除、不必根絕的欲求。如果本能無法舒展、欲求不得滿足,那麼人就可能無法生存下去,即使僥倖活了下來,也會覺得人生乏味無趣。那麼滿足了食色的需要後,人就會快樂度日了嗎?不會!常言說:「飽暖生淫欲」,滿足了食欲後會想要滿足色欲,可是當色欲也滿足了,人仍然不會快樂,因為他還會生出更複雜、更細緻的欲求。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