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民心態? 廈門宜居不宜創業
2015-01-30 02:44:21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廈門國源房地產集團公司董事長陳曉雯昨天在福州指出,廈門是一個宜居但不宜創業的城市,廈門人逐漸形成一種「島民心態」,故步自封,不求創新。
福建省12屆人大三次會議昨天在福州進入第二天日程。福建自貿區建設中廈門片區的「創新」問題,成為廈門代表團熱議的話題。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指出,「老特區」廈門如今擁有「自貿區」新身份,機制體制亟待創新。
福建自貿區範圍去年底畫定,其中以廈門片區面積最大,為43.78平方公里,由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和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組成。
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以「穩中求進,轉型中謀發展」概括眼下廈門經濟狀況,但坦言「面臨不少壓力」,「三塊片區中,廈門片區面積最大,但廈門整個城市面積太小,腹地和市場受限。」
在廈門這座「值得作為家」的城市,400萬人口中,一半聚居島內,城市承載能力受到考驗。王蒙徽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島外,廈門自貿區拓展腹地和市場的潛力很大。」
如何利用國家賦予的政策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從而推動城市轉型?王蒙徽表示,政府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輔導員」角色,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廈門自貿區面臨的壓力,不僅是因城市面積小帶來的腹地受限,還表現在突破廈門人長期以來「島民」心態謀求發展上。談及此,鄭柵潔說,轉型是艱難的過程,因為新的還沒出現,舊的沒被淘汰。
陳曉雯說,廈門流行一種心態—「不賺太多錢,舒服過日子就行」。自貿區來了,突破體制「天花板」有望,但創新不足。
廈門金圓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小林表示,從上海自貿區經驗來看,金融制度改革創造了諸多紅利,在福建,要重點研究對台金融貿易政策。她建議,成立區域性資本要素市場,讓福建自貿區三個片區互不衝突;放寬融資准入;吸引台灣金融人才到廈門來,投身建設。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