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蹲點‧台灣」活動為中華電信基金會舉辦的志工服務活動。今年總共有25組大專學生,在暑假中,到全台灣多個社區,花15-20天時間,為當地社區做志工服務及拍攝記錄影片。《商業周刊》以媒體專業從旁協助,指導學生寫作文章和提供取材建議。
這21個偏遠社區,從台中、雲林、彰化、台南、屏東、南投到花蓮、台東。多數學生在活動開始前都沒去過這個地方,卻十分渴望在盛夏去那邊服務人群,為台灣這塊土地盡份心力。
《商業周刊》網站將從7月9日起,編輯團隊將精選參與學生的蹲點日誌,彙編後於每週三刊登在「蹲點‧台灣」專欄部落格上,讓我們一起透過這些年輕的眼睛,看看這些同樣在台灣,你我卻都沒有機會去體驗的生活、想過的事情。
大家好,我們是來自政治大學的李柔和林瑞敏。紀錄片是影像之母,故事則為其精髓,成長於偏鄉使來到台北的我們對生活更有體認。芸芸眾生總有說不完的故事,每個人都不停止述說,叨叨絮絮喋喋不休,幾乎快忘了初衷究竟為何而說。
覺得自己的故事很美,但到了一個階段卻發現,看著別人正在完成他們的生活故事,為他們記錄整個過程卻是更美的一件事。有收獲的,不會只是完成故事的他們,還有我們。
一葉方舟
台東縣土坂村是我們這次蹲點的地方,這裡的天空幾乎沒有雲,很熱,但心靈上是寧靜的,舒服的,被療癒的。部落裡,vuvu(排灣族對長輩的尊稱)和小孩們聊天嬉鬧的歌聲,幾乎占據了整個部落,其餘的,是風和寂靜,還有每天下午出現的豆花卡車叫賣聲。
「我12年前就回到部落行醫嘛,我一直在做專注在醫療的工作上,但是我發現部落方面不是醫療就可以解決,特別是民眾需要。我覺得我真的體驗到民眾需要的是健康而不是醫療,那健康是什麼?健康是身體的、心靈的、社會的安定狀態,而不是使身體沒有疾病而已。所以三年前我決定脫下白袍,走出診間,到部落的居民家中去真正了解他們的需要。三年前我成立一個協會(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由同為土坂人的徐超斌醫師帶領所成立的協會至今近三年了,對於這樣的情形,同樣是生長在偏鄉的我們兩人感同身受。
所有的偏鄉都一樣,年輕人都在都市工作,這裡就只剩下老人與小孩。那麼,老人需要的是陪伴和關懷,小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因為教育是唯一能夠扭轉這些小孩子命運的一條路。也因此,徐醫師在協會成立之後的第一個工作室叫做「方舟教室」。
蹲點到現在,我們看到部落有九成的孩子都是隔代教養,有一些是單親家庭,父母都在都市工作,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是什麼?阿公阿嬤上山種田,把努力掙來的錢都給了小孩,可能某種程度上是想彌補孩子們,把身上的錢都給他們,讓他們吃得飽,因為接續下來的小孩子的教育,阿公阿嬤怎麼懂呢?然而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是,這些孩子把錢存下來,正餐可能只是一罐飲料、一杯可樂,如果你問他,他會跟你說我吃飽了,但你也不知道他吃了些什麼,省下來的錢變成玩具,或是打網咖的費用。在我們一開始來的時候,小孩子們一直跟老師要題目的解答,他們說知道解答後再倒算回去,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沒有人可以給他們解答,跟他們的未來一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