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批踢踢實業坊 movie 板
 
Exotic travel ideas.

Searching for your next vacation destination? Subscribe to Off The Beaten Path, a newsletter featuring captivating locales to help you to plan your next trip.
From our sponsors
[新聞] 金馬50:電影評獎的審慎魅力
Oct 10th 2013, 18:45, by hot5566

作者hot5566 (五六國慶日)

看板movie

標題[新聞] 金馬50:電影評獎的審慎魅力

時間Thu Oct 10 18:45:20 2013

金馬50:電影評獎的審慎魅力 木衛二(影評人,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初審評委) 10月1日,第50屆金馬獎公布了今年的 提名名單。由於大陸尚無緣得見《天註定》、《郊遊》、《失魂》、《爸媽不在家》等種 子選手,消息引發的聲響並不算大。然而,王家衛、杜琪峰、賈樟柯、蔡明亮等人 同台較量,李安擔任評審團主席,金馬50的架勢非同小可。若以關注度和含金量來衡量的 話,往前推算,只有2005年和2000年有這樣的盛況。   當然,網路上也有這樣一些聲音:周杰倫粉絲為《天台》抱憾,香港影評人為《殭屍 》的鮑起靜鳴不平。更早時候,在金馬結束初選時,不少影片得知自己被刷,邱?寬等人 就公開表示過質疑。可事實上,從提名到入圍,無論奧斯卡還是歐洲三大,沒有一個電影 獎項是絕對公平的。正如文無第一,《視與聽》的評選十年一換,IM DB榜單永遠在變動 中。浩瀚銀海,從來也不存在有第一名之說。很多爭執到最後其實就是簡單的好惡之分。 你喜歡,而我不喜歡。這部電影幾百個人喜歡,那部電影卻有幾千個人喜歡,如此而已。 不少人也高看了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工作,往往認為是火星撞地球,激情四射。可實際上, 從流出的趣聞八卦可以得知,很多時候,就是幾個人湊一塊罷了。意見相同,惺惺相惜; 意見相左,仇家大敵。   在上屆金馬評委衛西諦的推薦下,我受邀參與了今年金馬獎的初審。工作內容 聽起來很輕鬆,看電影。但這份工其實不輕鬆,短時間內,我要看足百多部電影。在家看 ,到了台北還要看,難免頭暈眼花腰酸脖子痛。好在相比去年,今年的工作量竟然減少了 ,我只需要觀看劇情片部分,無需觀看短片和紀錄片部分。   與奧斯卡金像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不同,金馬獎採用評審團制度。特點就是規 模小、變數多、爆冷幾率大,一個獲獎名單背後無非是十五個人的喜好之爭。最佳影片還 會出現8:7的局面。於是,對惜敗的那七個人來說,這部最佳影片其實並非他們的最佳, 相反,它還有可能是他們最討厭的。   評選工作採用三輪篩選,初審剔除質量較差的電影,篩選出風格雜糅、樣本較大、包 容性較強的幾十部電影,供複審評委選出提名名單,然後終審評委加入,與複審評委一起 選出最終的獲獎名單。如此看來,這套評獎流程裏面,複審評委似乎影響最大,這些人大 多是電影工作者,有電影拍攝的相關經驗。但實際上,在往年評獎當中,終審評委也經常 扭轉乾坤,像2011年的李滄東力保《賽德克·巴萊》。   在金馬之前,我參加過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複審工作,也為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和雲之 南紀錄影像展選片評獎。同一個獎項,倘若換一批評委,最終結果可能就變了模樣。評委 裡頭,有人堅持己見,有人左右搖擺,有人一錯再錯。評委自然可以舌燦蓮花,拉幫結派 。如果工於心計,哪怕只是舉手投票,同樣可以讀透評獎規則,利用博弈來擠掉自己不喜 歡的片子,曲線救國。   由於報名影片較多,金馬獎的初選評審會傾向以影評人為主,擔任這種大浪淘沙的「 海看」(海量看片)角色。畢竟,相對術業有偏長的剪輯師或美術師,影評人的口味會更為 包容,不會以偏概全。在我所參与的金馬初審階段,過程公開透明,更有留底記錄,不存 在暗箱操作的可能。   有人不免要發問,憑幾個人,就能定一部電影的生死?我想糾正說,放眼過去幾年的 華語電影,一年選出三五部絕對滿意的電影都經常犯難,金馬初選階段可以選出幾十部電 影,實際上不存在選擇恐懼症,相反,有不少名額是留給那些有缺憾的電影,譬如某部電 影整體不行,但在演員、劇本或美術上卻有閃光之處。   初審之後,複審工作是進一步縮小範圍,而終審就是真正的擺桌上菜。在這兩個階段 ,評委們必須把所有提名電影從頭到尾看完,不能有任何差池。顯然,讓十個人完整看完 所有電影和讓幾千人完整看完所有電影,二者操作難度的差異可想而知。在日本,最權威 和最有公信力的電影評獎來自《電影旬報》,它採取相對小規模的評委評選,前後已經有 九十年的歷史,比奧斯卡還悠久。奧斯卡獎,影響力世人公認,然而,一些製片公司的公 關行徑也遭人詬病,更有助手和家中女傭代填選票的現象。這些絕非杜撰,已成普遍現象 。   迄今為止,金馬獎已經舉辦了五十屆,它也成為廣泛被認可、連接三地以及新馬大華 語區的華語電影獎項。這種由時間沉澱下來的成果,它絕不是圈幾部電影、邀幾個明星所 能概括的。對很多演員來說,金馬獎提攜了他們;對不少小片和藝術片來說,金馬獎發掘 了它們。   這才是金馬獎的價值所在。   一個電影獎項,有人看的是電影,有人要的卻是星光和熱鬧。至於評獎結果,你無需 迷信,更不用盡信。因為好的電影不會在別人那裡,你可以看在眼裡,留在自己心裏。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010/10826030.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7.4.226 hot5566:轉錄至看板 Golden-Award 10/10 18:45

yufangshih:這跟曼板的關聯是什麼啊。 10/10 18:49

yufangshih:啊,對不起,推錯了,真不好意思哈哈 10/10 18:50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bv6d9vomp1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