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獲科技報橘
授權刊登,原文出處
當你大汗淋漓、心跳加速地面對眼前的一件棘手事件,心裡還不斷叨唸著:「慘了慘了,這件事一定會越來越糟」,你覺得這個棘手事件能有Happy Ending嗎?MIT的組織研究教授Jared Curhan要告訴你,研究顯示,這件事通常會做的更好。
Jared Curhan透過兩個實驗來說明這件事:
第一個實驗是買車的情境。他把實驗者分成兩組,一組在跑步機上邊跑邊用手機跟車行討價還價(心跳大約一分鐘117下);另一組則是悠閒地邊散步邊跟車行談判(心跳約一分鐘88下);第二個實驗則是要受試者進行工作條件談判,一組人拿著手機邊散步邊談,另一組人坐在椅子上拿手機談。
實驗結果和傳統認知大相逕庭!一般我們都認為處於較緊繃狀態會較不利於談判,但在談工作條件的那個實驗中,邊走邊談的人在自我表現和自我感覺兩方面,都勝過那些坐著不動的人;而在買車的實驗裡,心跳越快的人,對談判的感覺越好。
這結果顯示人面對生理和心理之間的關係常常不太清楚。廣義來講,感覺這件事包含了實際接觸和過去經驗的標籤兩者,舉例來說:一個人認為心跳加速和流汗代表焦慮,但另一個人可能認為這現象是興奮的表現,兩者的差別只在於對心跳加流汗這個實際現象的解讀差異。
最近哈佛商學院的學者Alison Wood Brooks在一項研究裡也認為,人在追求某件事時,表現會比平常更好。Brooks認為這項研究可以運用在談判上,只要人有辦法將感覺中的「焦慮」轉化為「興奮」。而對Jared Curhan的新研究,她認為或許可以用跑步機使心跳加速的方法,來塑造人們感覺中的「興奮」(而非焦慮)。
★ 提升英文力‧職場更犀利!
富蘭克霖線上英語學習專案體驗券限時免費贈送!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