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手機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手機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手機為何不防水 並非技術層面障礙
Mar 22nd 2015, 03:16

文章來源:快科技

當手機掉進水裏的一瞬間,所有人都會生一種時空凝固的錯覺,因為這意味在正常的新老交替之前,自己的手機需要提前下崗,這於情於財都讓人難以接受。

賽諾數據曾經給出一份讓手機廠商十分糾結的調查報告,用戶對手機的痛點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電量、進水、碎屏。同時,當問及用戶為此能給出多少預 算時,更多的電量是200元,防摔是50~100元,防水是希望廠商能夠免費提供。究其原因,很可能是電量和碎屏在日常使用中出現更為頻繁,而進水聽上去 讓人更望。

所周知,盡管大部分手機對水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但還是有主打戶外和三防的手機可以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其實現在手機的防水方案已經很成熟,沒有普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廠商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隨工藝和材料的提升,很多手機的機身會盡量減少按鍵,並且中框和前后面板的縫隙很小,所以即使在複雜的應用場景中,手機對水敏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 USB口、耳機孔、聽筒、揚聲器這些位置。為了節省成本,USB和耳機孔一般會直接做到主板上,所以不會去做點膠和封膠,如果水從這裏進去,基本上可以 “直搗黃龍”。另外,聽筒和揚聲器的處理方式則是加一層防水透氣膜,顧名思義就是做到透氣不透水。而這個膜的成本對手機微薄的利潤來是很高的,如果聽筒、揚聲器、主麥克風、降噪麥克風全上的話,材料成本就到了20元左右。

除了機身上這些赤裸裸的開孔,為了防水,手機的結構也必然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比較極端可能是給外殼套上硅膠,但這樣的話,手機的精緻和美感就會犧牲 掉。為了盡可能兼顧這兩方面,三星和MOTO曾經用過另外一種輕度防水的方案,在手機后的製程工藝中,通過開雙色膜,做上一層很薄的“密封膠”,毋庸置 疑,這麼做成本又得上升十多塊。

另外,當手機廠商給某款手機打上防水的標籤的時候,在量前后,手機必須通過指定實驗室的質量測試,費用自然是不菲的。同時,無論是改進治具還是增加工序,都會對品的生難度和良品率造成影響。除此之外,如果廠商一定要將防水事業進行到底,很有可能面臨“有錢也花不出去”的窘境。因為以上這些製程需求對代工廠來是很高的,國內能達到這種水準的代工廠屈指可數,如果手機廠商的訂單不夠大,讓利不夠多,項目胎死腹中也是有可能的。

現如今,很多手機廠商為了撫慰用戶對手機進水的恐懼,相繼推出了比較人性化的意外保險。雖然在服務中存在一個時間差,不過相對於複雜和高昂的成本, 這也許是目前最靠譜的解決方案了。對未來的期待無非是在材料和製程工藝上取得突破,讓手機適應更複雜的使用場景,只是在這方面,手機廠商几乎沒有可以作為的空間。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bv6d9vomp1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