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席勒專欄/活絡經濟 學習與創新才是正途
Dec 6th 2014, 19:59

經濟學家告訴我們,驅動經濟成長的主要關鍵是學習與創新,不只是儲蓄與資本累積;經濟進步仰賴創造力。這是當今對先進經濟體的「長期停滯」的隱憂,使許多人尋思該如何激發創造力的原因。

近來出現的一項主要理論是,現在最需要的是凱因斯經濟的刺激,例如赤字支出。畢竟人們在活躍時最有創造力,不是失業時。其他人士認為,刺激與恢復經濟活力之間並無關聯。例如德國總理梅克爾說,歐洲需要「政治勇氣與創造力,不是鉅額歐元」。

事實上,我們需要兩者。如果要激發活力,我們需要凱因斯的刺激措施與其他足以鼓勵創造的政策,尤其是促成穩固的金融機構與社會創新的政策。

美國經濟學家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曾經說,我們必須提倡一種「保護並激發個性、想像力、理解與自我表達的文化,以促進國家的內在創新」。他認為,社團主義(corporatism)已經扼殺創造力,唯有徹底改革民間金融機構與其他領域才能恢復個性與活力。社團主義演變至今所代表的公共政策意義是,政府必須支持含個體與組織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扶持已經出現問題的企業並保護現有的就業機會。

「社團主義」一詞直到1970與1980年代才逐漸普及,批評者經常利用它譴責無效的法西斯主義;標榜「新」社團主義的人士也經常利用它。

社團主義思想的部分成分延續至今。一些可能不會強調政府應保護問題企業或失業勞工的人士,仍然會抱持同情態度,最後並導致這種結果。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Gustave Le Bon)曾提出「群眾心理」與「集體精神」等名詞。他認為,群眾當中的個體「也是其他沙堆中的沙粒,會隨風飛揚」。他認為,群眾需要強而有力的領袖,才能使他們遠離天性的瘋狂,創造有活力的光輝文明。

在21世紀,「群眾」一詞已經產生完全不同的意義。群眾外包與群眾募資已經造就勒龐始料未及的新形態群眾。

勒龐強調,個體難以締造傑出的成就。他們必須在組織內部共同合作。由正直人士領導的組織才能導引群眾心理、促成創造。

然而組織的技術可能出錯,而且需要實驗。維基百科2001年問世時,它的成功並不明顯。但維基共同創辦人威爾斯說:「開辦一個網站就能讓人們在這裡運作,實在令人驚訝。」

美國總統歐巴馬2012年簽署「啟動新創事業法案」時也是實驗。批評者預期,它的下場會是天真的投資人受到剝削。

我們還不知道是否真會如此,也無法預知這項實驗會不會奏效。然而如果法案失敗,我們不應輕言放棄,而是設法修正它。

最後,經濟機制必須能夠促成廣大人群共同採取創造性的具體行動,不應是中央領導人把持的社團機構,而是應該從現代群眾流動的行動中取得力量。

(作者Robert Shiller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bv6d9vomp1hu 的頭像
    nbv6d9vomp1hu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nbv6d9vomp1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